線上課程怎麼挑:如何選課不被割韭菜:五大反套路挑講師法
線上學習時代,避開話術陷阱,真正學到可落地的知識與能力 近年來,知識付費產業迅速崛起,無論是個人成長、職場技能、數位行銷,甚至心靈成長,只要你有手機、有信用卡、有學習慾望,隨時隨地都能報名一堂線上課程。學習門檻看似降低了,但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風險。 線上課程怎麼挑?資訊爆炸、社群行銷氾濫,許多講師靠著華麗包裝、炫技話術與行銷漏斗,把原本應該是教學內容的東西,變成一場精密操控的「情緒銷售秀」。報完名你才發現,講師講得天花亂墜,內容卻空洞如泡麵碗,最終學不到實戰技術,連申請退費都困難重重。 本篇文章結合筆者多年來從事企業顧問、講師合作與線上學習的經驗,提出一套「五大反套路選課法」,協助學習者在選擇課程與講師時,避開割韭菜陷阱,真正學到能落地、有價值的內容。 線上課程怎麼挑-一、查公司底細:選經營穩定、存活五年以上的團隊 選課第一步,請放下對講師帥氣頭像、百萬營收故事的崇拜,先看背後的團隊背景。 1.1 成立時間是商業穩定性的基礎 一間公司若能經營超過五年,在知識付費這樣競爭激烈且變化快速的領域中仍然存活下來,就代表它至少經歷過產品調整、客服回應、市場信任與售後經營等基本考驗。這種長期經營者,不太可能為了一次銷售犧牲長期信譽。 1.2 從公開資訊檢視講師或公司 是否查得到統一編號與登記資訊? 是否有官網、官方社群(FB粉專、LINE官方帳號、IG、YouTube)? 是否曾參與活動或被媒體報導? 是否有明確的商業地址與聯絡窗口? 1.3 小心這些高風險信號 公司成立不到一年卻主打「百萬講師」或「翻轉人生」等話術 粉專建立時間太短、留言互動冷清 社群只有頻繁開課,但沒有任何免費內容輸出或學員追蹤成果 結論:看得見的背景、查得到的紀錄,遠比炫目的履歷重要。 線上課程怎麼挑-二、課程要透明:從退費機制到售後支援,都得白紙黑字 在行銷語境裡,模糊等於靈活。但在教育交易裡,模糊往往代表風險。 2.1 沒有退費機制的課程,等於單方面的風險轉嫁 一個專業的課程提供者,應該清楚列出退費條件與流程,包括: 幾日內可無條件退費? 是自動退費還是申請制? 是否需要提供理由與證明? 客服管道與實際回覆時間 如果一門課在銷售頁完全不提退費,而客服又不主動提供資訊,那這樣的課程就應該劃入高風險類別。 2.2 看有沒有真正的售後支持 學習過程中常會遇到: 課程聽懂但實作不